機械設計準則,機械設計的這些“套路”你都掌握了嗎!
瀏覽次數:15 分類:未分類
1.1?標準化的重要性
標準化是現代化大生產的必要條件?,F代化大生產是以技術和生產高度社會化為特征的,分工越來越細,企業間的聯系與協作協調越來越廣泛和密切。標準化是企業間聯系與協作協調的工具與手段。它能使企業建立最佳秩序,提供共同語言,能讓各企業看到共同的目標與利益;它能對各企業有無偏見的、規范的、權威的約束;它能給各企業帶來成功,也能給社會帶來巨大效益。標準件一般是指螺釘螺帽、墊圈、彈簧、軸承等等,從廣義來說電視機、電機、減速機、電器機柜、電腦、自行車、摩托車等也是標準件產品。標準化的作用正是通過標準件和標準化體系實現的。
1.2?選用標準件的意義
選用標準件可以節省大量設計時間;選用標準件可以節省大量原材料;選用標準件可以節省大量生產工時;選用標準件方便裝配和出廠維修;專業化廠家大批量生產的標準件質量更勝一籌。?總之,選用的標準件比例越多節約的資金越多,企業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產品的功能和品質上。
1.3?標準件的分類
1. 從標準件使用材料分:
a.黑金屬 – 碳鋼合金鋼不銹鋼
b.有色金屬 – 銅合金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
c. 非金屬 – 塑料尼龍橡膠巖棉陶瓷
2.從標準件使用功能分:
a.各種螺釘、螺帽、墊圈、銷釘、鉚釘、鍵
b.各種彈簧及彈性元件
c.各種密封圈及密封元件
d.各種軸承、絲杠絲母、直線導軌、五金件
e.各種操作件、潤滑件
f.各種型材、法蘭、管接頭
g.各種電腦、減速機、減速器
h.各種刀量卡模具及各種工藝裝備
建立《優選器件清單》,制定清單中增加物料的控制流程,通過流程控制物料種類和規格。
1.5?標準件種類最少準則
標準件種類不超過__5_種
單一種類中規格不超過_3__種
1.6?非標件慎用準則
自行設計和非標螺釘慎用;
若不可避免,考慮系列產品公用的設計
1.7?相同裝配相同標準件準則
相同裝配要求用相同的標準件。
1.8?腐蝕環境材料同質準則
在腐蝕性環境下工作的設備,標準件材料與構件材質須相同,如不同,標準件加套管等隔離防護措施,避免腐蝕。
1.9?外部螺釘特征一致準則
外部螺釘型號、顏色一致
1.10 防呆準則
用到的標準件,要么有明顯差異,要么完全相同。有明顯差異是為了防止裝錯,完全相同是為了維修過程的互換性。
檢查:維修過程重裝時,應沒有螺釘裝錯依然能夠裝上的情況,并分析螺釘裝錯不會造成事故。
第二章:薄板件設計準則
2.1 薄板翻邊準則
薄板(≤0.8mm)的零件,安裝螺釘的孔位應有折邊。大的薄板件四周都有折邊,如汽車覆蓋件、設備外觀件、金屬門板。
2.2 薄板零件禁攻絲準則
薄板(≤0.8mm)的零件禁止翻邊攻絲,可采用壓鉚螺母或拉鉚螺母。
2.3 薄板件判定標準
確認是否有薄板件,判定標準:板厚和其長度相比小得多的鋼板,特點是橫向抗彎能力差。包括三個加工工藝:
2.5 節省材料準則
明確了解所選用材料的原材料形狀。形狀設計考慮加工時的排樣,減少下腳料,尤其是批量大時。
2.7 避免粘刀準則
需要沖裁切割部分作如下處理:1留有一定坡度;2切割面連通。
2.8 彎曲棱邊垂直切割面準則
切割后的薄板如果需要進行彎曲,彎曲棱需垂直于切割面;不能保證時,應在切割面和彎曲棱邊交匯處設計一個r>2倍板厚的圓角。否則會有裂紋的危險。
2.9 平緩彎曲準則
2.10 避免小圓形卷邊準則
2.11 槽孔邊不彎曲準則
2.12 復雜結構組合制造準則
2.13 避免直線貫通準則
第三章:防腐蝕設計準則
3.1 避免大面積疊焊準則
是否存在大面積的疊焊、縫隙中的殘留物可能導致零件生銹。確認腐蝕環境條件:兩個不同電化學位勢的電極分別是什么?兩個電極通過何方式實現電接觸?浸泡兩電極的電解質是什么?如何形成的?確定是面腐蝕還是點腐蝕如果是面腐蝕,選擇增加板的厚度,按照預期設計壽命留出板厚余量。選擇其中一種防護層工藝方法:電鍍、噴涂、浸漬上漆、滲透、滾壓、化學轉換等。
3.2 避免間隙腐蝕準則
金屬濃度不同,間隙內腐蝕產物經水解化作用酸化,氧氣擴散困難,發生間隙腐蝕的可能性大得多,例如支承結構、鋼架結構、點焊、單側焊、容器襯板中。
3.3 避免局部微觀腐蝕環境準則
5、金屬是否被電解質包圍。
3.4 防止流體通道淤積原則
?結構上保證停車期間,管道中的介質能空干,否則溫度下降,殘留介質在器壁上濃縮結殼,再啟動后壁受熱,粘結在器壁上的結殼成為應力裂紋腐蝕源。
3.5 避免大溫度和濃度梯度差準則
3.6 防止高速流體準則?
3.7 腐蝕裕度準則
對腐蝕速率較慢、均勻的面腐蝕適用。
腐蝕速率和設備的設計壽命確定壁厚。
3.8 最小比表面積準則
在容積相等的前提下,使受腐蝕的表面最小,比表面積=表面積/體積六面體>正方體>圓柱體>橢圓體>球體
3.9 便利后繼措施準則?
不能通過結構措施消除的腐蝕損壞,可設計上為后續更換腐蝕部件或加防護措施提供便利。
1、易于觀察腐蝕損壞。
2、易于更換腐蝕嚴重的構件。
3、易于上涂層,易于電鍍。
3.10 良好力學狀態準則
第四章:公差設計準則
4.1?關鍵配合尺寸的加工要求明確準則
關鍵配合尺寸的加工是否有。
粗糙度或形位公差的要求。
4.2 同一道工序準則
1、對有平行、同軸、對中等要求的加工面,設計上盡量使這些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元素在同一道工序中加工。
2、平行、同軸、對中等要求的加工面,只用一道工序解決。
4.3 減少剛體轉動位移準則
4.4 避免雙重配合準則
4.5最小公稱尺寸準則
4.6 避免累積誤差準則?
?要盡量避免串聯尺寸鏈上的標注方法,非功能性的尺寸可以不標。
4.7 形狀簡單準則
4.10 采用調節元件準則
螺母或彈性墊片實現。
第五章:焊接件設計準則
5.1 幾何連續性原則
幾何連續性原則,避免在幾何突變處設置焊縫,這里容易產生應力集中。如果實在不能避免,則要通過設計過渡結構來解決。焊縫連接的兩側,板厚不一致,不能保證幾何形狀的連續性,則需要設計過渡結構。封口是曲率突變區
5.2 避免焊縫重疊
5.3 焊縫根部優先受壓
焊縫根部優先受壓,焊縫根部有裂紋,易產生缺口作用。
承受拉載荷能力 < 承受壓載荷能力
5.4 避免鉚接式結構
焊接式結構通常用襯板搭接形式,焊縫多,費材料,造價高,且導致力流轉折,提高了焊縫處的應力水平。
5.5 避免尖角
避免尖角(銳角),焊接處尖角定位困難,且尖角熱容體太小,尖角易被熔化。如下圖所示。
5.6 便于焊接前后的處理操作和檢測準則
5.7對接焊縫強度大及動載荷設計準則
對接焊縫強度較大,尤其動載荷時優先采用。
5.8焊接區柔性準則
焊接時的熱變形在冷卻后不能完全消除。產生殘余變形,引起熱應力。
解決措施:
5.9 最少的焊接
最好的焊接是最少的焊接,減少焊縫的數量,減少焊縫的長度。焊接的強度總會低于母材焊接過程的熱應力總會對材料特性有影響。
5.10 材料的可焊性,碳鋼中的碳含量
材料的可焊性,碳鋼中的碳含量<0.22%。
5.11?焊縫受載形式利于焊接工藝準則
焊縫受載形式利于焊接工藝的進行。
第六章:可靠性設計準則
6.1 冗余法則
重復設置多個功能相同元件,分功能冗余和原理冗余。
6.2 零流準則
??在需要外部構件執行某項功能時,讓它不依賴或盡量少依賴外部條件,從而減少可能阻礙其執行功能的外在因素。
電磁車剎右圖 通電 磁力使車剎強迫分離左圖 斷電 彈簧力使車剎抱緊
6.3 可靠的工作原理準則
6.4 裕度準則
??安全系數方法,通常加大構件尺寸,工程上很多因素自身并無一個絕對的數值,而是一個分布范圍,裕度設計是解決問題的根本。斷裂破壞、熱應力破壞等因材料特性引起的問題,在構件尺寸上加強裕度設計無效。
6.5 安全閥準則
6.6 簡單準則
最少的數量、最簡到形狀、最少的工藝步驟、最簡的加工裝配工藝、最普通的材料、最簡的工具、最簡的拆卸步驟等等結合零部件特點,設定量化評估指標。
第七章:力學原理設計準則
7.1 強度計算和試驗準則
7.2?均勻受載準則
7.3?力流路徑最短準則
力流優先走較短路徑,剛度最大的路徑;力線連續。為提高構建剛度,盡量使力流路徑最短,越短則受力區域越小,累積變形就越小,剛度就提高。盡量保證力流線路的直線狀態,這時力流路徑最短。
7.4?減低缺口效應準則
缺口效應的原因是力流在截面突變處,被迫急劇改變原有路徑,因而力流搶近道引起近道局部力線擁擠,應力急劇集中上升。
解決措施:
7.5?變形協調準則
在力的傳遞中,構件會發生變形,變形不對稱、接觸面變形不匹配等都會引起走偏、應力集中等問題;
解決措施:
在接觸面處,降低構件在力流方向上的剛度,以便減少對另一構件變形的阻礙,使變形同步;如:軸承的軸固定架、天車的導軌
7.6?等強度準則
7.7?附加力自平衡準則
力傳遞中,出現的無用力或力矩,白白增加損耗,
通過讓附加力自行平衡或抵消的方法解決。
解決措施:
7.8?空心截面準則
彎曲和扭轉應力在橫截面越遠離中心越大,橫截面中心很小,同等材料截面積情況下,空心的結構有更好的強度和剛度。
7.9?受扭截面凸形封閉準則
受扭轉作用的薄壁構件的截面避免開口形狀,抵抗剪切變形的能力低,扭轉剛度就低。
7.10?最佳著力點準則
7.11?受沖擊載荷結構柔性準則
在有沖擊載荷的情況下,加大其柔性,避免沖擊,
但快速響應特性會下降。
柔性準則的措施:
7.12?避免長壓桿失穩準則?
對于金屬構件,壓應力是拉應力的多倍,但壓狀態下,失穩破壞會破壞強度,設計上應避免。注意檢查是否有細長桿受壓結構。改進措施有:
處于彈塑階段的中小柔度桿,用高強度鋼;
對大柔度桿,高強度鋼不能提高其穩定性,須用普通鋼。
7.13?熱變形自由準則
使機械結構因為受熱的變形自由。
具體措施:
第八章:便于切削設計準則
8.1?便于退刀準則
受扭轉作用的薄壁構件的截面避免開口形狀,抵抗剪切變形的能力低,扭轉剛度就低。
8.2?最小加工量準則
8.3?可靠夾緊準則
加工過程要有夾持面,否則會單獨需要設計工裝、難以加工、加工過程夾持不牢容易飛出傷人。
8.4?一次夾緊成形準則
一次夾緊就可以加工到位;中間更換夾持部位,加工配合精度難以保證。??削件尺寸單向變化。
8.5?便利切削準則
8.6?減少缺口效應準則
8.7?避免斜面開孔準則
斜面上鉆孔,鉆頭不好定位。
8.8?貫通孔優先準則
貫通孔使刀臂兩端平衡成為可能,盲孔只能是懸臂支撐,刀具易發生變形,產生加工誤差。
8.9?孔周邊條件相近準則
孔周邊的約束條件要求基本相同。約束條件包括材料的彈性、構件的形狀和支撐情況,差別大了,鉆頭將退讓到加工抗力小的一側,產生加工誤差。
第九章:熱應力設計準則
9.1?問題點明確準則
9.2知識點明確準則
材料熱脹冷縮導致的功能性障礙。各材料的熱膨脹系數不同導致的配合問題和功能障礙。
熱變形受到阻礙時構件內部產生的熱應力。1.累積變形量和構件的尺寸成正比。
9.3?減法結構準則
單一構件的熱膨脹必然存在,通過組合構件,讓各構件的熱膨脹互相抵消。
9.4?加法結構準則
對相對熱變形不同導致的結構配合問題,通過增加中間過渡結構,將其中一個構建分解為兩個不同膨脹系數材料的構件,使組合膨脹效果與另一配合構件的膨脹效果一致。
9.5?方向調節原則
通過結構設計,將膨脹方向轉移到非配合面上去。如軸承的固定-松弛裝配方法。
9.6?消除溫度差準則
相同材料的兩構件,因為溫度不同,導致膨脹程度不一樣,出現熱變形。解決措施:使有關構件的熱傳遞邊界條件盡量相近或相同。
9.7?柔性準則
??兩構件熱變形不能消除時,加大構件的柔性減少熱應力。比如用軟管、橡膠材料、將熱應力的直線方向轉變成曲線方向等。
第十章:運動部件設計準則
10.1?可活動部件預防準則
多次運轉后容易脫落和卡死,須有措施:
10.2?運動部件防護和標識準則
10.3?運動部件磨損儲存腐蝕SFC分析準則
分析運動部件因為長期使用磨損、長期儲存腐蝕而引起的單一故障后果,并有針對性預防措施。
10.4?磨損后的運動部件安全設計準則
磨損后的運動部件無安全風險,且磨損易于檢查。
10.5?最大活動范圍受控準則
運動部件的活動范圍有嚴密的理論推導,活動位置已量化。
如果有故障發生,有設計措施保證活動部件不會超出設計范圍。
10.6?運動部件裝配專用工裝夾具準則
運動部件裝配應有專用的工裝夾具以滿足定位精度要求。
上一篇: 設計之初一定要注意的六大要素
下一篇: 沖壓加工工序順序安排原則